夏季祛湿排毒养生方 卓远福
山甘草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疗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泄泻,痢疾,肾炎水肿,湿热引起的皮肤瘙痒,小便不利,疮疡脓肿,毒蛇咬伤效果好。
夏枯草
苦寒主入肝经,善泻肝胆之火,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1、治疗肝火上扰所引起的目赤肿痛,肝阴不足,目珠疼痛,淋巴结肿大,风热感冒,清除暑湿病毒。
2、夏枯草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瘿瘤。
3、清热泻肝火,散结消肿,治疗乳痈肿痛,热毒疮疡效果好。
野菊花及全草
味苦、辛、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通经,舒肝明目,降血压。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流行性感冒、四季感冒,治疗高血压、肝炎、痢疾、痈、疖、疔、疮较好效果。
土茯苓
味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
1、治疗杨梅毒疮,肢体拘挛,解汞毒,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土茯苓也是治疗梅毒的要药。
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改变皮肤热湿病毒。
3、治疗痈肿疮毒,消肿散结效果好。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是祛湿补虚作用比较强的一种山坡草药,它既能补脾又能润补肺气,中医认为这种草药能健脾补气、养胃祛湿。用五指毛桃煲汤煮水饮用,的确是祛湿养生之草!
绵茵陈
绵茵陈是祛湿类的中草药,在春湿夏暑时令常入药煲汤。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中医认为绵茵陈能清湿退热、利胆去黄,善治三焦湿热,特别是黄疸肝胆之火、小便不利、风痒疮疥等一泻便利。
砂仁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砂仁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砂仁气味芬芳,通经入络,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功效,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之要药。凡湿阻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脾胃不和诸症常用砂仁最为适宜。
白茅根
白茅根性寒、味甘苦,入肺经、胃经、小肠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治疗肺热烦渴、咳嗽,胃热呕吐,白茅根是利尿祛湿之要草药。中医认为,白茅根治疗吐血、尿血、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症是一味要药。
薏米
薏米《神农本草经》将薏苡仁列为上品,它可以治疗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排淋,久服能轻身益气。在湿气较重的季节用薏米煮汤喝,能清洁体内各种病毒。薏米性微寒、偏凉,平时怕冷、阳虚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
灯芯
灯芯是利水渗湿类的中草药,具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之功,尤其是清心降火之功效最为显著。灯芯味甘淡,民间常为入汤入粥入药之用。
扁豆
扁豆味甘、平,气清香,性温和、色微黄,与脾胃最为吻合,扁豆是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之良药。注意:扁豆有(小毒)必须炒熟才能食用。
木棉花
木棉花味甘性凉,归脾、肝、大肠经。木棉花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利水、健胃消暑等功效,对于泄泻痢疾、咳血吐血、疮毒湿疹等症有较好之疗效。木棉皮有清热、利尿、活血、消肿、解毒等功效。
芡实
芡实在《神农本草经》中,被视为延年益寿之要品。芡实具有补中、去暑疾、益精气、令耳目聪明等作用。有健脾除湿、固肾益精之功效。吃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补养身体之作用。芡实与鳗鱼头同炖食用,有健脑益肾,以及治疗神经衰弱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