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药聚福堂
个人中心
搜索
中华草药聚福堂
文章详情
副标题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卓远福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卓远福
2019-08-07
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
卓远福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中的头号杀手;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脑缺血
的
发作。其中冠心病又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肌梗死
,
和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脑组织中的原因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结果
都
是脑梗死。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粥样斑块)。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血管腔明显狭窄或者闭塞,就会导致心脏或者脑血管
病变
,包括上面提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和短暂脑缺血
性的
发作。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率占
全
国第一位。心脑血管疾病导致肢体和智力残疾、丧失
劳动
能力、影响生活质量、长期需要治疗和护理,反复住院。心脑血管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
了
生命健康
之影响、
物质
等的
损失不可估量。
心脑血管
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的
病变
,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健康,健康也应该
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
做起
,
认识健康好才能减少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对
性别和遗传因素
也有一定的关系
,包括高血压、血脂紊乱、糖代谢紊乱
、
吸烟
、汹酒等,都会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的
进展
。
性别和遗传
基因
,可以通过干预手段
来
改变
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这些危险就可以延缓
生命之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
未
病
先
防,二级预防是患病后防止再发病
。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就是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发生心脑血管
病变
。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措施主要三个方面,第一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
如吸烟、饮食无节制、运动少
者
就是危险因素,
特别患有
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糖代谢失调
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好生活上的一切
方式
,才能不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中医辨证认为
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包括
以
下几点:
1
、
饮食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少吃多动。
2
、
坚持
运动,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因地制宜
。
3
、
管住你的嘴,放开你的腿
,
少坐
电
梯,多爬楼梯
,
以步代车
。
4
、
戒烟少酒,劳逸结合
。
5
、
少有成就,老有所为
。
6
、
爱人爱己,心理健康
。
饮食应当均衡,营养成分应当适当,
多吃
杂食
、蔬菜、水果
,再好的东西不能多
吃
。食量要掌握一个度,也不能太少,
六至
八成饱就是度。饭前先喝汤是控制食量的好办法。运动不能过量,也不要拘泥于形式,健身房,爬香山,工作间歇
等的活力节奏
。运动不要勉强,掌握一个度,在活动中
没有
感觉胸部特别难受或者憋闷,不感到呼吸十分困难,不出许多汗
,
活动后的一天还很轻松,
没有
感觉疲劳。少量饮
点陈
酒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效,尤其是红葡萄酒,但
患有
高血压疾病的急性期和有活动性胃病的患者避免饮酒。
事业与爱情是人生两大支柱,对于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事业成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白头偕老无疑对于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有诸多好处。但长期的身体和心理过度劳累紧张、长期超负荷工作也会伤害你的健康,这时忙中偷闲非常重要,要有自己的爱好和发泄的方式,关键是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享受工作的快乐,这样才能享受生活。老年人、退休在家的老同志有时会感到失落和孤独,也容易对现实不习惯,这是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比如唱
歌、跳舞、游泳,晨练、聊天,献爱心,为家庭多做些事情,热心社区服务
等,
爱才能被爱,爱与被爱中心理就平衡了,千万不能将自己的心理平衡建立在别人
的
心理不平衡的基础上。眼下心理问题也同样困扰着
五十岁以上的
失业
人士,希望这些人士
要调整心态,自强不息,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可以做的事情,如家庭服务业。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没有得到应有的爱、尊重和自我实现,除了忍让、回避外,更多时候需要以
开阔
的心情对待一切不如意,凡事
都要
想
得
开,以乐观的态度对待
自己才是人生高见之豁达
。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
、
高血脂
、
糖尿病
、是中老年人的
危险
存在,一不注意就会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及
斑块的形成,加速
了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后导致心脑血管
疾病的到来
。
中西医
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药物能够真正
能到
“软化血管”,
的目的,只能是预防及缓解。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只
是抑制病
情
进展,稳定,不让斑块发生
再
破裂。严格控制血压,调脂药物,控制糖尿,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异常代谢状态
。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
;
病变始于青少年,发病始于中老年;死残在
防范
,从小
爱健康
,
强壮又
益寿
!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指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
五十
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气滞血阻所致。《素问·痿论》谓:“心主血脉”,《素问·五脏生成》则谓:“诸血者皆属于心”。脉为血府,与心相连,血畅流脉,环周不休。若外感寒热,邪伤气血;或情志不和,气滞血阻;或生活失节,痰淤内生阻脉,或久病气弱,均可致使气血失衡。脉中血行受阻,淤阻脉道,则发胸痹心痛;
致使
血不养心,心神不宁,则发惊悸。若气机逆乱,上冲于脑,证见眩晕、头痛、失眠、烦躁
之症状
。若淤血上停于脑,阻于脑络,则见突然言语不清、半身不遂或身体麻木等症状。脑病多因六淫七情所致,外感内伤之邪均可
致
使脏腑经络功能
性
失常,气血运行
不周
,不仅可使气血逆乱与失衡,而且可产生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而
动
发
于
脑。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根本上
对
心脑血管患者采用防治结合的方法,及早关注心脑血管疾病,不要等到有病
时
才
治疗
。
如果
出现以下五种症状
者
应及早就医
千万不可
耽误
时间导致死亡与残废
一、
心慌,胸闷,憋气,四肢无力,心烦意乱,失眠,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健忘,易怒,冷汗,视力不清。
二、
瘫痪、偏身感觉障碍,站立不稳,平衡能力失调,眼球转动不灵活,偏盲。
三、
小便频或失禁,肢体无力、麻木;语言障碍,意识
模糊
,说话不利索;看物体突然不清楚。
四、
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气紧、晕厥、虚弱、嗳气;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沉弦为主症的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
五、
有的人并不会出现典型症状,易延误病情判断,如有的人会牙痛,胃腹痛,或非相关部位痛感及不适,也需及早就医。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四大注意
一、
膳食均衡,进补适宜。膳食不均衡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饮食一定要营养搭配合理,吃饭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另外,运动少,补充热性食物和滋补过盛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秋冬进补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二、
心理平衡。忧郁、焦虑、悲观情绪,精神压力,以及
大哭
大笑等都会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情绪激动更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因此应心平气和,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让身体的免疫机能处在最佳状态。
三、
劳逸结合,作息规律。疲劳和晚睡熬夜会打乱心脑血管生物钟,造成身体的组织器官功能失调,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时间长了还会影响血脂的新陈代谢。
四、
适当运动。运动量少可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心脑血管病患者要适当运动,但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
中医辨证论治
多数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可以把益气活血作为基本治则,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并用。在组方时可选用二三味补气药如党参、黄芪、黄精,三四味活血药如丹参、赤芍、川芎、红花等组方,以此为基本方,再根据兼证不同加减选用其他药物。
痰浊:胸阳不振,津凝痰
结
。舌苔厚腻,口黏无味,胸腹胀满,纳食不香,脉兼滑象。治宜宣痹通阳,选用瓜蒌、薤白、半夏。
痰浊久郁
兼
化热,症见苔黄腻,口干口苦,心绞痛局部有灼热感。治宜清热豁痰,选用瓜萎、黄连
、
黄芩、半夏。
寒凝:胸中阳微,寒邪侵袭,脉泣不行。胸痛遇冷易发,痛时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脉迟舌淡。治宜芳香温通,选用荜茇、细辛、桂枝、石菖蒲。
气滞:气机不畅,血脉泣涩。胸痛因七情而发,两胁不适,胸闷不舒,脉弦。而这类患者气虚较不明显。治宜行气解郁,选用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
阴虚:阳损及阴,阴精不足。舌红苔少或无苔,或舌有裂纹,五心烦热,心烦少寐,口干喜冷,小便黄,脉细数。治宜滋补心肾,选用麦冬、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
阳虚:久病及肾,心肾阳虚。畏寒肢冷,腰酸腿软,或心悸气促,面浮肢肿,舌淡而胖,苔白而润,脉沉无力或迟,治宜温补心肾,选用菟丝子、淫羊霍、补骨脂。
在治疗过程中
应该
注意标本缓急。若是标证较重而突出,舌苔厚腻、脘腹痞满
,
痰湿阻滞明显
之患
者,可先用宣痹通阳合活血化瘀;如心绞痛发作较频,则重点活血,佐以芳香温痛行气解郁,以缓其急,然后再兼顾正气,通补兼施
之
。在具体用药时要注意补中通
络
,调和阴阳,脏腑相关用药
之
准则。补而不通则气壅,气壅则助其阻塞,因此在用补气药时除与活血药同用之外,可适当加行气药。用通法祛邪而不伤正,如只攻不补,日久将使病人正虚益甚,因此在用通法时也当酌情加补药。阴阳互
助
,阳生阴长,阴生阳藏,用补阳药时应适当加补阴药,用补阴药时应加补阳药,使之补阳护阴,补阴顾阳。脏腑之间密切相关,互相
制
约,所以在用药时
需要
注意脏腑关系。对心绞痛伴有明显脾胃症状,或在餐后痛易发作者,
必须
兼调脾胃,选用半夏、陈皮、枳壳、苏梗、生姜、豆蔻,心胃同治。有些久病者可在补气的基础上加补肾药,用桑寄生、女贞子、补骨脂、菟丝子等药补肾,欲养心阴,必滋肾阴,欲温心阳,
需
助肾阳。
对
本病论治如何正确处理好扶正与祛邪、补与通
之
关系。用补法扶正调节脏腑
使
阴阳气血平衡,用通法祛邪以缓标证之急,使心绞痛的症状能较
快
速消除。
网址:
中医辨证论治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
这是第一篇
发表评论
提交
电话咨询
在线留言
QQ客服
信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