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中华草药聚福堂)
卓远福
遗尿
遗尿是由脾肺气虚,肾气不固,膀胱经失调所致。
〔单方〕补骨脂
〔异名〕破故纸、吉固子、黑故子等。
〔主治〕小儿遗尿。
〔用量〕6克。
〔用法〕将补骨脂研末,用淡盐水冲服。
〔解〕下元虚冷,肾气不固。症见夜晚遗尿。治宜温肾固摄。
补骨脂性味:辛,温,入肾经。有补肾助阳等功效。治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等症。
〔单方〕丁香
〔异名〕公丁香、支解香、雄丁香、丁子香等。
〔主治〕小儿遗尿。
〔用量〕3粒。
〔用法〕将丁香研末,调米饭适量,作饼贴患儿肚脐。
〔解〕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使肾气不固。症见小儿饮食减弱,夜晚遗尿。治宜补中益肾,温通脏气。
丁香性味:辛,温,入胃、脾、肾经。有开九窍,舒郁气,温中暖肾,降逆等功效。
〔单方〕玉竹
〔异名〕萎黄、竹七根、山包米、芦莉花、西竹、尾参。
〔主治〕小儿遗尿。
〔用量〕50克。
〔用法〕将鲜玉竹洗净加水煎服。
〔解〕体质虚弱,肾气不固。症见小便多,夜晚造尿。治宜补阴益肾。
玉竹性味:甘,平,入肺。胃经。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作用。治咳嗽烦渴,小便频数等症。
〔单方〕猪小肚
〔异名〕猪尿胞、猪膀胱、猪脬、猪胞。
〔主治〕小儿遗尿。
〔用量〕1个。
〔用法〕将猪小肚切开洗净,将糯米放入猪小肚内蒸熟,加盐少许,分多次食用。
〔解〕下元虚冷,肾气不固。症见小儿夜晚遗尿频数。治宜温肾固摄。
猪小肚性味:甘、咸,平。有治遗尿,疝气坠痛等功效。糯米有滋阴补肾作用。
〔单方〕桑螵蛸
〔异名〕蝉峭、桑峭、冒焦、螳螂子、赖尿郎、力郎子、流尿狗、猴儿包、螳螂壳。
〔主治〕小儿遗尿。
〔用量〕10个。
〔用法〕将桑螵峭焙黄后研末,用红糖调服,每次6克,1日1次。
〔解〕体质先天虚弱,肾气不固。症见身体瘦弱,易受风寒感冒,每夜遗尿,治宜补肾固精。
桑螵蛸性味:咸、甘,平,入肝、肾经。有补肾固精等功效。治小便频数,遗尿等症。
〔单方〕桂枝
〔异名〕柳桂。
〔主治〕睡中遗尿。
〔用量〕1克。
〔用法〕将桂枝研末,加鸡肝煎服。
〔解〕肝失疏泄,水津失调。症见小儿身热无汗,哭啼不安,小便多,睡中遗尿等。治宜疏泄水道,发汗解表。
桂枝性味:辛、甘,温,入膀胱、心、肺经。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等功效。鸡肝有补肝肾,治肝虚目暗,小儿疳积等作用。
〔单方〕甘草
〔异名〕美草、蜜草、国老、灵通、甜草、棒草。
〔主治〕遗尿。
〔用量〕1个。
〔用法〕将甘草煎汤服。
〔解〕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肾气不固。症见小儿饮食少,夜晚遗尿。治宜温中补肾,益精养气。
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等功效。
〔单方〕益智子
〔异名〕益智仁、摘芋子。
〔主治〕小儿遗尿。
〔用量〕3克。
〔用法〕将益智子用醋炒干后,研末,吞服。
〔解〕下元虚冷,肾气不固。症见夜晚遗尿。治宜温肾固气。
益智子性味:辛,温,入脾、肾经。有温脾暖肾,固气涩精等功效。治冷气腹痛,遗精,夜多小便,遗尿等症。
〔单方〕柿蒂
〔异名〕杭饯、柿丁、柿子把等。
〔主治〕遗尿。
〔用量〕12克。
〔用法〕将柿榜用水煎服。
〔解〕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症见小儿饮食减少,夜晚遗尿。治宜和胃调气。
柿蒂性味:苦、涩。平,入肺、胃。有降逆气,和胃等功效。
〔单方〕雄鸡肠
〔异名〕公鸡肠、鸡公肠。
〔主治〕遗尿。
〔用量〕3克。
〔用法〕将雄鸡肠炙黄,捣细末,饭前服。
〔解〕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治宜补中益气。
雄鸡肠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有治遗尿,遗精,白浊,痔漏等功效。
惊风
惊风是由风邪内袭脏腑,经络,致四肢抽搐,神志昏迷。
〔单方〕石菖蒲
〔异名〕昌本、菖蒲、昌羊、九节菖蒲、石蜈蚣、香草、野韭菜。
〔主治〕急惊风。
〔用量〕12克。
〔用法〕将鲜石菖蒲捣烂,取汁2~3匙。加老姜和调灌服。
〔解〕风热炽盛,热结生风。症见小儿高烧惊厥,烦躁不安,四肢抽搐。治宜镇惊熄风,开窍醒神。
石菖蒲性味:辛,微温,入心、肝、脾经。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等功效。
〔单方〕燕窝
〔异名〕燕子巢、燕根。
〔主治〕小儿慢惊风。
〔用量〕1个。
〔用法〕将燕窝捣烂。加入适量鸭蛋清,同捣如泥状,敷于患儿肚脐上,用绷带固定。
〔解〕气血不足,肝盛 脾虚。症见小儿面色淡黄,昏睡,神志倦怠,抽搐。治宜调理脏腑,扶正祛邪。
燕窝性味:甘,平,入肝、脾、肾经。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等功效。鸭蛋清有清热解毒和保护脏腑作用。
〔单方〕水仙花
〔异名〕水仙、姚女花、天葱、雅蒜。
〔主治〕惊风症。
〔用量〕20朵。
〔用法〕将水仙花加红糖少许煎服。
〔解〕风邪郁闭。症见四肢抽搐,神志不清等。治宜祛风镇惊。
水仙花性味:辛,微温。有祛风除热,活血调经等功效。治惊风,月经不调等症。
〔单方〕全蝎
〔异名〕全虫、钳蝎、茯背虫。
〔主治〕惊风。
〔用量〕1条。
〔用法〕将全蝎研末,加酒少许,调交贴囱门处。
〔解〕外感风邪,内蕴痰热,症见小儿四肢抽搐,神志不清。治宜祛风驱邪,
全蝎性味:咸、辛,平、有毒,人足厥阴经。有祛风,止痉,通络,解毒等功效。治惊风抽搐,中风,半身不遂等症。外贴于小儿囱门处,有镇惊祛风,醒神宁志作用。
〔单方〕乌梅
〔异名〕梅实、熏梅、枯梅肉。
〔主治〕小儿惊风牙关紧闭。
〔用量〕1个。
〔用法〕将乌梅外用搽牙。
〔解〕小儿惊风。症见牙关紧闭不能入药,四肢抽搐等。治宜生津开窍。
乌梅性味:酸,温,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生津,驱蛔虫等功效。
〔单方〕鲤鱼胆
〔异名〕红鲤胆。
〔主治〕小儿惊风。
〔用量〕1个。
〔用法〕将鲤鱼胆用纱布包压破外搽,从印堂到鼻尖,从太阳穴到上颌尖,反复数次。
〔解〕外感风邪,内蕴痰热。症见面色大变,四肢抽动,牙关紧闭。治宜祛风泻热。
鲤鱼胆性味:苦,寒,入心、脾经。有清热明目等功效。治小儿风热。
〔单方〕青蒙石
〔异名〕礞石、青石。
〔主治〕急、慢惊风。
〔用量〕1小块。
〔用法〕将青蒙石磨水灌服。
〔解〕风热炽盛,体内热极生风、气血不足。症见四肢抽搐意识不清,面色大变等。治宜平肝熄风。
青蒙石性味:咸,平,入肝、肺胃经。有坠痰消食,下气平肝等功效。治癫狂,惊痛,顽痰癖积,咳嗽喘急等症。
〔单方〕乌药
〔异名〕吹风散、青竹香、钱柴头、旁其、矮樟。
〔主治〕慢惊风。
〔用量〕1只。
〔用法〕将乌药磨水,暖热即服。
〔解〕气血虚弱,肝盛脾虚。症见四肢抽搐,入睡露睛,神情倦怠,下利清谷等。治宜扶正祛邪,顺气开郁。
乌药性味:辛,温,入脾、肺、肾、膀胱经。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等功效。
〔单方〕牛黄
〔异名〕犀黄、各一旺。
〔主治〕急惊风。
〔用量〕0.4克。
〔用法〕将牛黄研末,调蜂蜜服。
〔解〕体虚风热炽盛,热极生风。症见小儿高烧惊厥,烦躁不安,抽搐不安,治宜清热镇惊,熄风安神。
牛黄性味:苦、甘,凉,入心、肝经。有清心化痰,利胆镇惊等功效。治热病神昏,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
〔单方〕熊胆
〔异名〕狗熊胆。
〔主治〕小儿惊痛。
〔用量〕60毫克。
〔用法〕将熊胆调乳汁服。
〔解〕热极生风。症见身热面赤,睡卧不安,抽搐。治宜清热镇痉。
熊胆性味;苦,寒,入肝、胆、脾、胃经。有清热镇痉,明目杀虫等功效。治小儿惊痛等症。
〔单方〕乳香
〔异名〕马尾香、塌香、西香、浴香、熏陆香等。
〔主治〕急慢惊风。
〔用量〕3克。
〔用法〕将乳香加甘遂3克共研末,每次服1克,温开水送服。
〔解〕体内热炽生风、气血不足。症见四肢抽搐,牙关紧闭,面色大变。治宜调气活血,求逆回阳。
乳香性味:辛、苦,温,入心、肝、脾经。有调气活血,止痛追毒等功效。甘遂性味:苦,寒 ,入脾、肺、肾经。有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等功效。
两药同用,不泻湿热,引风下行,熄风镇痉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