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老百姓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创造.不断发展而积累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精湛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是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中医理论的要点是“辨证施治”。辨证,就是医生用观察诊断疾病的方法,了解病情,找出病因,辩明各种疾病进行施治,根据辨证所得出的证实结果,才能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过去中医以“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理论体系不同于现代科学。
下面分三个方面来简略介绍辨证施治的基本内容:
一. 观察诊断疾病:望.闻.问.切(简称四诊),进行对病人与疾病的调查、探讨、研究。将得到了各方面的病因源头。在现代医学中除了以上四诊外,还要经过科学诊断分析后.综合性的结合起来,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1. 望诊:就是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的神 (精神).色(气色).形态,以及对面色。舌质.舌苔和全身各部分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使医生一看到病人,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 闻诊:就是医生用听觉来听取病人所发出来的各种声音,用嗅觉来辨别病人口腔和排除物所发出的气味,作为诊察疾病的手段之一。
3. 问诊:通过问病人或病人家属,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一番了解工作,了解病人自觉症状和发病时间.病情发展过程,治疗经过以及工作环境.生活习惯.职业.精神状况.既往病史等情况。
4.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方面。医生用手指头在病人手腕上摸脉以了解脉搏的快慢及其它异常感觉的,叫脉诊;用手摸病人胸腹和四肢等地方,诊察温凉.疼痛等反应的,叫触疹。
二. 辩证疾病:中医学对疾病的诊察和认识过程,叫做辨证。辨证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1. 脏腑辨证:就是根据脏腑(一般叫五脏六腑)有病时表现的一些症状,进行分析,归纳起病症的一种方法。中医学关于脏腑的概念,所指范围较广,不止限于实质器官,并把身体的全部功能.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症状表现,也归属于某脏某腑。
2. 病因辨证:病因,就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同病因,可以引起不同的病症。病因辨证,就是根据不同病因来分析.归纳症侯的一种方法。
3. 八纲辨证:就是通过四诊把诊察到的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联系起来,加以具体分析,然后归纳为八个方面的症侯。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用以辨别和概括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肌体抗病能力的强弱和病势的盛衰。
三. 治疗疾病:就是以诊察和辨证所获得的充分材料为依据,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有什么证候,证候有什么变化,就采取什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极其丰富多采,除内服药外,还有外用药及针灸.按摩.正骨.拔罐.气功等多种疗法。
1. 治疗特点:(1)即整体观念,看到疾病和全身的关系;(2)重视内因,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扶正以祛邪或扶正兼祛邪的方法;(3)治病求本,从疾病的复杂现象中找出疾病的本质,治疗时要“有的放矢,击重要害”;(4)主次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5)机动灵活,因地.因时.因人施治;(6)决定因素是人,即医生和病人的积极性都要调动起来,密切合作共同向疾病做斗争。
2. 内服中药治疗疾病的方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1) 发汗法:也叫解表法,解肌法;是用药物开泄毛孔,驱逐病邪的一种方法;
(2) 催吐法:是利用药物能引起呕吐的作用,引导病邪或有害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3) 泻下法:也叫攻下法,是利用药物有攻下.润下的作用,以清除体内积滞一种治疗方法;
(4) 和解法:是用药物的疏通.和解的作用,以消除疾病的一种方法;
(5) 温里法:也叫祛寒法,用温性或热性的药物来达到振奋阳气.祛除寒邪.温中回阳等目的一种治疗方法;
(6) 清热法:也叫泻火法,降火法,是用寒凉性药来治疗热性病的一种方法;
(7) 消导法:是用消散破积的药物,以消散体内气滞.血淤.血滞.食积.肿块等病症的一种治疗方法;
(8) 补益法: 也叫滋补法.补养法.扶正法,是利用有补养作用的药物,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一切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