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
卓远福
白带
白带是由湿热挟痰、虚寒、肾虚所致。
〔单方〕艾叶
〔异名〕黄草、艾蒿、冰台、医草、陈艾。
〔主治〕虚寒白带。
〔用量〕30-50克。
〔用法〕将艾叶阴干,研末,用1个鸡蛋拌煮服。
〔解〕肾阳不足、寒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症见带下量多、清稀、淋漓不断、小腹冷凉等。治宜补肾固精。
艾叶性味:苦、辛、温,入心、肾经。有逐寒湿温经、利阴气等功效。治漏血、心腹冷气痛、带下等。
〔单方〕石菖蒲
〔异名〕昌本、菖蒲、昌羊、九节菖蒲、石蜈蚣、香草、野韭菜等。
〔主治〕赤白带下。
〔用量〕50-100克。
〔用法〕将石菖蒲加补骨脂50克,共研末,调酒服。每次服12克,1日2次。
〔解〕湿热下注。症见淋漓不断、腰酸胀痛、赤白带下、量多。治宜祛湿固经。补肾助阳。
石菖蒲性味:辛、微温,入心、肝、脾经。有开窍理气、活血散风、祛湿等功效。补骨脂有补肾助阳、治肾虚冷泻、滑精、腰冷痛等作用。
〔单方〕韭子
〔异名〕起阳草子、韭菜子、草钟乳子。
〔主治〕带下。
〔用量〕50-100克。
〔用法〕将韭子加醋煮,焙干研末,早晨空心用温酒送服。
〔解〕脾肾虚弱任脉不固。症见白色黏液、绵绵如带、腰酸腹痛等。治宜温肾固脉。
韭子性味:辛、温,入肝、胃、肾经。有理中行气、散血解毒、紧肾壮阳等功效。治产后血晕、腹中冷痛、带下等。
〔单方〕糯米
〔异名〕粘米。
〔主治〕白带。
〔用量〕100-200克。
〔用法〕将糯米加蜀椒 0.3克,炒焦研末,食前醋汤送服,上药分3份1天服完。
〔解〕任脉受外邪所侵,肾、脾虚弱。症见带下色白、小腹冷痛、腰胀身浮等。治宜温肾固脉、补虚扶正。
糯米性味:甘、温,入肺、脾经。有补中益气、止虚寒、益气止泄、行营卫中血积等功效。蜀椒有祛湿散寒、通三焦、补右命门等作用。
〔单方〕肉苁蓉
〔异名〕肉松容、黑司令、大芸、金笋、地精等。
〔主治〕肾虚白带。
〔用量〕20-50克。
〔用法〕将肉苁蓉煎水服。早晚各1次。
〔解〕因早婚或分娩数多,损伤肾气。症见带下量多、清稀、淋漓不断、腰痛如折等。治宜温补肾。
肉苁蓉性味:甘、咸、酸、温,入肾、大肠。有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等功效。治女子带下、血崩等。
〔单方〕大黄
〔异名〕黄良、川军、火参,锦纹大黄等。
〔主治〕湿热带下。
〔用量〕6-9克。
〔用法〕将大黄研末,然后在鸡蛋上开小孔,把大黄放入孔内,封口。用火烧蛋,熟后将鸡蛋服下。
〔解〕产后经期虚弱,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症见带下如黄绿脓状、气味臭秽、小便短赤等。治宜清热解毒除湿。
大黄性味:苦、寒,入胃、大肠、肝经。有泻热毒、破积滞、行淤血等功效。将大黄放入鸡蛋进而烧后服。有缓解泻下作用,另有补虚扶正之效。
〔单方〕石榴皮
〔异名〕石榴壳、酸榴皮、西榴皮、海石榴。
〔主治〕带下。
〔用量〕30-80克。
〔用法〕将石榴皮煎服。
〔解〕脾肾虚弱任脉不固。症见白色黏液、绵绵强带、腰酸腹痛等。治宜温肾固脉。
石榴皮性味:酸、涩、温、有小毒,入大肠、肾经。有涩肠、驱虫、止血镇痛作用。治崩漏带下等。
〔单方〕白果仁
〔异名〕银杏仁、鸭脚子仁。
〔主治〕白带。
〔用量〕3-15个。
〔用法〕将白果仁研细,放入鸡蛋内,然后将鸡蛋烧熟吃。
〔解〕任命受外邪侵入肾脾虚弱。症见带下色白、小腹冷痛、腰胀身困等。治宜温肾固脉、补虚扶正。
白果仁性味:甘、苦、涩、平,入肺、肾经。有止带浊、敛肺气、定喘嗽等功效。治白带、造精。将白果仁放入鸡蛋里烧熟服。有补虚肤正之功效。
〔单方〕云母
〔异名〕云砂、云粉石、千层玻。
〔主治〕赤白带下。
〔用量〕9-15克。
〔用法〕将云母研末,温开水送服。
〔解〕温邪下注。症见带下为白色黏液、量多、腰酸腹痛。治宜祛湿固经。
云母性味:甘、温,入肺、脾、膀胱经。有纳气坠痰、止血敛疮等功效。
〔单方〕酸浆
〔异名〕天包草、灯笼草、姑娘花、叶下灯、打扑草等。
〔主治〕湿热带下。
〔用量〕9-50克。
〔用法〕将酸浆研末,用白酒送服。
〔解〕湿热下注带脉失约,任脉不固。症见带下量多、有臭味、头昏心烦、疲倦无力等。治宜清热利湿。
酸浆性味:酸、苦、寒,入肺、脾经。有清热利尿、解毒、消结等功效。
〔单方〕鳖甲
〔异名〕团鱼甲、鳖盖子、上甲、鳖壳。
〔主治〕肾虚带下。
〔用量〕9-50克。
〔用法〕将鳖甲焙焦黄后,研末,用酒送服。
〔解〕因早婚或分娩多而损伤肾气。症见带下量多、淋漓不断、腰胀等。治宜补肾养阴。
鳖甲性味:咸、平,入肝、肾经。有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等功效。
〔单方〕金樱子花
〔异名〕刺梨子花、山石榴花、金樱花。
〔主治〕虚寒白带。
〔用量〕9-50克。
〔用法〕将金樱子花焙干研末,内服。
〔解〕肾阳不足,寒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症见带下量多清稀、淋漓不断、小腹冷凉等。治宣补肾固精。
金樱子花性味:酸、平,入肾、膀胱、大肠经。有固精涩肠、缩尿止泻等功效。治遗尿、妇女带下等症。
〔单方〕石榴花
〔异名〕榴花、酸石榴花。
〔主治〕赤白带下。
〔用量〕50-100克。
〔用法〕将石榴花水煎冲洗阴道。
〔解〕湿热下注。症见赤白带下量多、淋漓不断、阴部瘙痒。治宜祛湿止痒。
石榴花性味:酸、涩、平,入大肠、胃经。有止血驱虫作用。治崩漏带下、伤损流血、鼻衄、虫积腹痛等。
〔单方〕海螵蛸
〔异名〕乌贼鱼骨、墨鱼盖。
〔主治〕赤白带下。
〔用量〕50-100克。
〔用法〕将海螵蛸加女贞子20克煎水服。
〔解〕早婚或分娩数多损伤肾气。症见腰痛如折、小便清长、带下量多。治宜养阴补肾。
海螵蛸性味:咸、微温,入肝、肾经。有除湿制酸、止血敛疮、通经络、祛寒湿等功效。治胃痛吐酸、崩漏带下等症。女贞子有补肝肾、凉血养血、补气舒肝、强腰膝等作用。
〔单方〕沙参
〔异名〕土人参、泡参、白参
〔主治〕白带。
〔用量〕50-100克。
〔用法〕将沙参研末,每次服12克,1日3次,用米汤送服。
〔解〕七情内伤元气虚冷。症见带下色白、小腹冷痛、腰胀身困倦等。治宜除寒热、补中扶正。
沙参性味:苦、微寒,入肺、胃经。有补中、除寒热、益肺气、补虚等功效。治肺热咳嗽、卒得疝气、白带等症。
〔单方〕白芷
〔异名〕芳香、得白芷、泽芬、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
〔主治〕白带。
〔用量〕250-500克。
〔用法〕将白芷用石灰500克,腌3天,去灰切片,炒干研末,用酒送服,每次服12克,1日2次。
〔解〕肾阳不足,寒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症见带下量多清稀淋漓不断。治宜散寒利湿。
白芷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祛风燥湿等功效。治妇女白带、妇女难产、寒热牙痛等症。
〔单方〕车前
〔异名〕车前草、车轮菜、虾蟆草、地胆龙、灰盆草等。
〔主治〕白带。
〔用量〕9-50克。
〔用法〕将车前根捣烂,用糯米淘米水竞服。
〔解〕任脉受外邪所侵肾脾虚弱。症见带下色白、小腹冷痛、腰胀身困等。治宜降火泻热。
车前性味:甘、寒,入肝、脾经。有利水、清热、明目、祛痰等功效。治小便、淋浊带下、黄疸、目赤肿痛、水肿、鼻衄等症。
〔单方〕南沙参
〔异名〕知母、沙参、白沙参、土人参、泡沙参等。
〔主治〕赤白带下。
〔用量〕25-50克。
〔用法〕将南沙参研末,用米汤送服。
〔解〕湿热下注,七情内伤下元虚冷。症见带下色赤、量多、淋漓不断。治宜养阴清热。
南沙参性味:甘、微苦、凉,入肺、肝经。有清热、养阴等功效。治肺热咳嗽、白带下等症。
〔单方〕美人蕉根
〔异名〕观音姜、小芭蕉头。
〔主治〕白带。
〔用量〕50-150克。
〔用法〕将新鲜美人蕉根洗净,炖鸡服。
〔解〕任脉受邪所侵肾脾虚弱。症见带下色白、小腹冷痛、腰胀身困等。治宜补肾虚、祛热毒。
美人蕉根性味:苦、寒。有
补肾虚、祛热毒、收敛、祛痰等功效。
〔单方〕扁豆
〔异名〕白扁豆、炒扁豆、茶豆、藤豆等。
〔主治〕赤白带下。
〔用量〕100-500克。
〔用法〕将扁豆炒黄,研末,用米汤送服,每次10克,1日3次。
〔解〕湿热下注,症见赤白带下、量多、淋漓不断、腰酸胀痛、有臭味等。治宜除湿热。
扁豆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健脾胃、和中、除湿热等功效。治赤白带下、脾胃虚弱、霍乱等症。
〔单方〕芍药
〔异名〕将离、余容、金芍药、木芍药等。
〔主治〕赤白带下。
〔用量〕150-500克。
〔用法〕将芍药炒黑后研末,用酒送服。每次20克,1日2次。
〔解〕湿邪下注。症见带下为白色黏液、量多、腰酸胀痛。治宜祛湿固经。
芍药性味:苦、平,入肝、脾、骨、肾、膀胱经。有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补肾气等功效。
〔单方〕益母草
〔异名〕郁臭草、益母艾、红花文、地落艾、月母草、坤草等。
〔主治〕赤白带下。
〔用量〕50-300克。
〔用法〕将益母草研末,每次服12克,食前用温开水送服,1日3次。
〔解〕热邪下注。症见带下白色黏液、量多、腰酸胀痛。治宜祛风解热、顺气解毒、活血调经。
益母草性味:辛、甘、微温,入心包、肝经。有除水气、通血脉、润肺、养肝、益心、调经脉等功效。治风解热、崩中带下、赤白带下等症。
〔单方〕夏枯草
〔异名〕大头草、广谷草、大头花、麦夏枯等。
〔主治〕赤白带下。
〔用量〕50-300克。
〔用法〕将夏枯草花阴干,研末,每服10克,食前米汤送服。
〔解〕湿热下注,七情内伤下元虚冷。症见带下色赤、量多、淋漓不断。治宜清肝湿热、祛肝风行经络。
夏枯草性味:苦、辛、寒,入肝、胆经。有祛肝风、行经络等功效。治产后血晕、赤白带下、崩漏等症。